“川普+马斯克” 能否重振美国制造业?

Date:2024-12-03,View:170,

本次美国大选,川普在马斯克的鼎力支持下,成功赢得了连任。这一结果不仅让美国政治圈为之震动,也让全球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新的变数。人们不禁期待,川普与马斯克这对“川马组合”能否在下一届任期内共同创造新的奇迹,特别是在美国制造业领域。

特朗普是美国历任总统里几乎是最重视制造业的。他上次当总统时推出了很激进的制造业回归计划,以应对美国之前出现的产业空心化问题。

大量美国制造业企业把生产放到海外,这虽然短期内让企业赚了钱,但长期来看对美国经济损害很大。一方面,很多制造业工人丢了工作,失业率上升,特别是传统工业地区,社会变得不稳定。另一方面,产业空心化让美国在全球产业链里的地位不稳,关键产品本土供应能力变差,一有贸易摩擦或者全球性问题,供应链的弱点就暴露出来了。还有,制造业是重要的产业公地,它与产品层面的创新具有巨大的关联性,比如虽然光伏技术诞生于美国,但由于光伏制造环节的缺乏,使得美国在最新的光伏技术领域远落后于中国。

特朗普的制造业回归计划包括给回迁企业税收优惠、采取贸易保护措施限制进口、鼓励国内投资等。比如给把生产线从海外搬回美国的企业减税,对一些进口制造业产品加征关税,让外国产品在美国卖得更贵,增强本土产品竞争力,这让一些企业开始考虑回美国生产。

马斯克则在硅谷科技精英里很特别,他对制造业的重视和理解程度比其硅谷科技精英都要深刻的多。在硅谷都流行把制造业外包的时候,特斯拉和SpaceX却走的是研发和制造一体化的道路。

先看特斯拉,它在电动汽车领域能成功,不只是因为技术创新,制造模式也很关键。特斯拉从电池研发生产、电机制造到整车组装都自己参与。像电池,特斯拉自己研发技术还建超级工厂大规模生产,电池性能提高了,成本也降了很多。生产流程上,超级工厂用了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管理系统,生产效率提高,浪费减少。

再看 SpaceX,它在航天领域有重大突破。航天这个行业以前都是靠政府订单和大承包商,但 SpaceX 自己制造关键零部件,实现了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的突破,降低了太空探索成本,改变了全球航天产业的竞争格局。SpaceX 在制造火箭时对全供应链把控得很好,从火箭发动机设计制造到箭体结构生产组装,每个环节都有先进技术和成本控制理念。它用了很多先进材料、优化了制造工艺、提高了生产效率,把火箭单次发射成本降得很低,只有中国商业航天发射成本的一半。

美国制造业成本和中国比起来,单从制度、税负、劳动力、资金、土地、能源、物流这些方面看,并不比中国高多少。美国有成熟的市场经济制度和完善的法律体系,企业经营环境稳定、有法律保障。税负方面,经过调整,和中国相比没太大劣势。劳动力成本虽然美国工人平均工资高,但生产效率也高,在高端制造业领域,单位劳动力成本差距没那么大。资金上,美国金融市场发达,企业融资渠道多,不管是股权还是债权融资都方便。土地方面,美国地大,有优势。能源上,美国是能源大国,能源资源丰富,价格相对稳定。物流体系虽然成本有时候高,但运输网络高效、物流技术先进,能保证货物快速流通。

但是要是把产业规模和供应链因素算进去,就不一样了。中国制造业发展了几十年,产业集群庞大又完整,像珠三角、长三角这些地方,从原材料供应、零部件加工到成品组装都有。这种产业集群模式协同效应强、成本低。比如电子制造业,很多零部件供应商和组装企业在一块,形成紧密的供应链网络。企业能很快拿到零部件,库存成本和运输时间都减少了,而且产业规模大,零部件大规模生产也降低了成本。美国在产业规模和供应链完整性上不如中国,综合成本就比中国高多了。

马斯克在 SpaceX 和特斯拉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对美国制造业重振有很大作用。在全供应链成本控制方面,马斯克对供应链把控得很好,这对美国制造业有借鉴意义。美国政府和企业可以一起整合国内分散的制造业供应链,政府用政策引导,让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、形成产业联盟,一起优化供应链。比如在航空航天制造业,围绕核心企业把金属材料加工、零部件制造、总装这些环节的企业整合起来,信息共享、物流协同、成本共担,减少中间环节,降低采购成本和物流成本,让供应链更稳定、响应更快。

在关键零部件资产掌控上,马斯克坚持自己研发和制造关键零部件,企业在核心技术和成本控制上更有自主性。美国制造业可以学习,政府可以通过补贴研发、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企业研发和生产关键零部件。像半导体产业,芯片是关键零部件,美国可以加强本土芯片制造能力,建先进的芯片制造工厂,提高芯片自给率,保障国内制造业需求,避免供应中断风险,还能通过规模经济和技术创新降低成本,提高产品竞争力。

特斯拉机器人对美国制造业也有好处。现在劳动力成本上升、劳动力市场有变化,机器人在制造业用得越来越多。特斯拉机器人很灵活、智能化程度高,能在生产线上干很多复杂的活,且每个售价只有两三万美元。把它用在美国制造业里,能提高生产效率、降低人工成本、减少人为错误。比如在汽车制造、电子产品制造这些劳动密集型行业,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干一些重复、危险的工作,还能让生产不停,提高生产效率。美国用机器人能克服劳动力成本高和劳动力短缺的问题,降低生产成本。

“川普+马斯克” 通过打造国内供应链、自产关键零部件、使用工业机器人等方式,很有可能实现推动美国制造业的重振,这必将导致中国制造业面临巨大挑战。美国可能会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,吸引企业回流,用技术优势提高产品竞争力,中国制造业可能订单减少、产业链外移。技术上,美国在高端制造业研发投入大、创新能力强,如果有新突破并产业化,中国制造业的技术优势可能受影响。而且全球贸易环境不确定,中国制造业还会遇到更多贸易壁垒和国际竞争压力,尤其是川普扬言要给我们再加60%的关税,可能直接导致中国出口总额降低10%左右。

综合来看,如果川马模式取得成功,那么对中国出口的打击将是史无前例的、十分巨大的。

中国要想成功应对这些挑战就得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。首先要在科技创新上多投入,补齐创新能力不足的短板(这非常重要),特别是高端芯片、人工智能、先进材料这些核心技术领域。通过自主研发和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,增强国际竞争力。其次要优化产业结构,推动产业升级,鼓励传统制造业往智能化、绿色化、高端化发展。比如用工业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这些新技术改变传统制造生产方式,提高效率和质量。同时加强绿色制造技术研发和应用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最后要加强供应链稳定性和弹性。全球供应链受冲击时,中国要完善国内供应链体系,提高关键零部件自给率,还要拓展国际供应链合作,降低对单一市场依赖,构建多元化供应链网络来应对外部风险。

总之,重新夺回总统宝座的川普将更加可怕,马斯克的经验很可能能帮助美国制造业实现回归与重塑,“川普 + 马斯克” 给美国制造业重振带来了希望。然而,我们要深信中国制造业有自己的优势,只要我们的制造业不断转型升级,就有应对川马挑战的能力。